分卷阅读220
站到人群前,先冲着人群鞠了一躬,站在中间的妇女道:“不论多少只求心意,或许你的一文钱,便能救活一条命。” 这妇女名唤芸娘,便是两月前从平阳府逃来的八个女子中领头的那个,旁边是她十岁出头的女儿兰姐儿。 相比旁边另外几个还有些拘谨羞怯的女学生,兰姐儿就要胆大多了,而且是新学生中学的最快的一个,梁院长亲自夸赞过她。 她此刻肃着一张小脸,紧抱着募捐箱,冲着每一个往捐款箱里投下铜钱的人鞠躬,她也曾失去亲人,两年前父亲进山采药时出了意外,她哭了整整半月才缓过来,也知道吃不饱是什么滋味,因着祖母偏心,她和母亲时常饥一顿饱一顿,如今她吃得饱穿得暖,便希望那些遭了灾的百姓也都能得到帮助过得好。 捐款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宋华几乎是不停歇的喊着,到了最后声音嘶哑,已经快要发不出声来,募捐箱已经换了好几个,还有些富户直接写了凭书盖了印章,答应提供粮食。 等演讲结束,看着一箱又一箱的钱,别说那些女学生,便是宋华也暗自咋舌,心里对师父的崇拜更加一层。 赈灾演讲只持续了三日,三日不长不短正好,太短有些人还来不及知晓,太长难免引起百姓心理反弹,除了头一日,东市剩下两日都是宋华几个学弟代为演讲的,他喊破了嗓子,一开口声音沙哑的吓人。 不过他也没有走,跟着护卫一道看守募捐箱。 最后一日演讲结束,百姓们慢慢散去,宋华指挥着护卫将箱子搬上马车,这马车还是同四通货运借来的,圣上发了话,四轮马车先用来货运和公车客运,解决了这些再开放给百姓。 正将最后一箱搬上去,几个十来岁的少年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 “等等等等——” 跑在最前面的那个跑的太快一时没刹住,扑上来撞到了兰姐儿身上。 “哎呦!” “啊!” 两人没稳住朝地上摔去,幸好旁边有人,伸手接住了,才没真的砸在地上。 “对不住对不住……”少年连忙道歉,动作是习惯性的卑微。 兰姐儿被母亲扶着站稳,摇摇头:“不妨事,你这样着急跑过来可是有事?” “不是,我们是来捐款的!”少年半垂着头,他身后赶来的几个也都跟他一样,甚至不敢走到前面来,隔着五步远就停了下来,局促的看着宋华几个。 宋华几乎立刻识破了几人的身份,这些显然是贱民巷的孩子,只有贱民巷的孩子,面对他人才会如此姿态,俞小六最初便是这副模样,只是如今早已脱胎换骨,非同以往了。 “可是捐款已经结束了。”他道。 不是他瞧不起几人,相反,贱民自己都生活不易,何必为别人来捐款。 少年神色一慌,但很快镇定下来,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袋,抬头对上宋华的目光,认真道:“这钱不是我们从家中拿的,也不是我们偷拿的,是我们几个这三日去搬货得来的辛苦钱。”顿了下,似乎怕宋华不接受,声音涩涩补充道,“不脏的。” 宋华顿时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他自小养尊处优,别说贱民,便是寻常百姓的生活他都未曾经历过,跟随师父学了法医科后,才渐渐看到了以往看不到的种种,他对贱民是有些偏见的,却不想这几个少年竟会有这样的心性。 压下心中的感慨,道:“既然你们诚心要捐,那我们便破例一回收下了。”说着抱了募捐箱递到少年面前,“来,放进去就好。” 少年欢喜,咧嘴一笑,露出两个尖尖的小虎牙,显得伶俐可爱,惹得兰姐儿不由多看了两眼。 “快过来捐钱!”少年转头招呼身后的几个同伴,等人过来一枚一枚铜钱分着丢进了募捐箱中,一个个异常兴奋,仿佛完成了什么重要大事。 宋华瞧着起了爱才之心,问道:“你可是读过书?” 少年迟疑,道:“只是识得几个字罢了,算不上读过书。” 宋华笑道:“我观你行事品性,你可愿随我去医学堂学法医?” 少年目光先是一亮,随后摇摇头:“不了,我已经答应了别人,要随他一道做事,不能失信。” 宋华不由对他更另眼相看了,贱民中有这样品性的孩子,实在难得,若说刚刚是起了爱才之心,这下是真的想要将人招揽回去了,法医科需要的便是这种品性的学生。 “你答应了何人,我去同他说。” 少年却坚定拒绝了:“答应的事就得做到,不能说话不算数。” 宋华又劝了几回,甚至连自己的身份都摆出来了,仍旧没有说动少年,干脆道:“你要随那人去做什么事,我派人帮你们一道去办,待事毕再来医学堂也不迟。” 少年又笑了,露出虎牙,目光晶亮:“我要去西天!我听说书的说了<西游记>,我想去天竺一趟,说不定我会比唐僧和孙悟空还早到一步!” 宋华顿时明了,又是一个被中说的天竺遍地是黄金吸引想去掘金的,自从问世,不少百姓被里头描述的情形震到,有打算去高丽国挖高丽参的,或者去交织打算倒卖玳瑁象牙,去蒲甘挖玉石原石等等,恐怕日后伴随着对其它各国越来越多的描述,打着发财梦出去的百姓也会越来也多。 显然是劝不动少年了,便叹气道:“既如此,我便不再劝你了,不过哪一日你回来仍旧可以来找我。” 少年感激道:“谢谢大人。” 放了少年离开,宋华正要转身,忽然想起什么叫住少年:“啊,险些忘了,你叫什么?” 少年回过头来:“朱驯,我叫朱驯!” 很多年以后,朱驯这个名字出现在教科书上,被称为大魏第一富商,著名经济学家,开启全面国际贸易第一人。 第145章 俞生 黄河水患救灾还在继续, 早在急报送来的第二日, 元清帝便招来如今的步兵统领吴靖, 命他着手派兵奔赴前线抢险救灾。 元佩和梁平安包括皇后几人,连夜回忆现代各种救灾事宜,整理出来交给了元清帝, 只等禁军们去执行。 因着筑堤拨款被贪一事,元清帝不是十分相信当地府兵厢军,再者当地的士兵也及不上精心训练出来的禁军。 吴靖接到消息当场就应了下:“请陛下放心, 臣等必不负陛下嘱托!” 军改之后军队设立了严格的升官制度, 虽说士兵们的待遇越来越好,但除非有战事, 和平时期要想升官难上加难,这一次的抗洪救灾恰巧是个机会, 先前肃王去剿匪带走了一部分,没有被选上的士兵们无不遗憾, 如今好了,机会又来了! 吴靖作为步兵统领并不会亲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