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8
胖子都快乐疯了。 现在他没事儿就往东宫跑,只可惜裴清殊现在比从前做王爷时更忙,能陪十四的时间十分有限。 不过就算是这样,十四还是很高兴。起码现在他有了一个随时能抱裴清殊大腿的机会。以前他都是想找裴清殊,要是没人带着他的话,十四连皇宫都出不去。 当上太子之后,兵部那边的事情,裴清殊自然就暂时先放下了。 他现在每天上午,都要听岳安给他讲课,传授为君之道。 岳安就是现在的内阁首辅,皇帝当年的奶兄弟。 裴清殊被册为太子之后,皇帝就封岳安为从一品太子太师,宋尧为太子太傅。 宋尧既是裴清殊的启蒙老师,又是他的岳父,皇帝抬举他并不奇怪。 至于岳安,岳安身为内阁首辅,不管品级如何,本身的地位就很高。 不过一朝天子一朝臣,每逢新帝登基,内阁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动。皇帝担心自己的奶兄弟,在儿子继位之后就会失势,所以特意封岳安做了太子太师,让他提前和裴清殊培养一下感情。 这样就算将来皇帝不在了,岳安也不至于混得太惨。 上午上完课之后,下午裴清殊就要到京城各个衙门去巡视。这主要是为了让他更加了解朝廷的各项办事机构,同时与朝中重臣进一步熟悉、了解。 如果在晚膳前还有时间的话,裴清殊就会去向皇帝或者皇后请安。 不管怎么说,皇帝在位二十多年,还是有不少做皇帝的经验的。 无论对错,他都把自己所认为的最有用的东西都渐渐教给了裴清殊。 等裴清殊对朝廷各大机构都有所了解之后,下午的时间里,他就进入内阁,从旁学习内阁大臣是如何处理朝中事务的。 老实说,裴清殊第一天来到内阁的时候,就被奏折的数量给吓了一大跳。 毫不夸张地说,那些奏折堆起来,简直像是小山一样! 裴清殊这个时候才直观地感受到当阁臣的不易。 或者说……是当皇帝的不易。 因为这些从全国各地,像雪花一样飘来的奏折,虽然会先经过内阁大臣们的分类处理、附上票拟,但最后还是要由皇帝来亲自朱批的。 哪怕是要人代笔,皇帝也得把所有重要的奏折都看过,亲自做出决策才行。 按照规定,大齐五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直接向皇帝上奏。 然而就算是这样,每日从通政司呈递上来的奏折,数量也足以使人感到头疼。 在岳安和宋尧,还有次辅魏青松的指引下,裴清殊试着写了几张“票旨”。 票旨即为票拟,也叫做条旨。从全国各地递上来的奏章,在正式呈递到皇帝面前之前,都会先由内阁阁臣把批阅建议写在纸上,并且贴在奏折的上面,作为给皇帝的参考。 如果皇帝看过之后确认无误的话,就可以直接按照阁臣的意思传下“圣意”。 若是皇帝认为阁臣的票拟上头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皇帝就会御笔朱批,对票旨进行改动,甚至是全盘推翻。 当然,一般来说,内阁大臣都是皇帝的心腹,和皇帝的政见都是比较一致的。 如果是在比较重大的事件上,皇帝的想法和内阁大臣产生了分歧,内阁就会举行集体会议,共同商议此事。然后由首辅出面,集合内阁的意见,再与皇帝商议,以达成共识。 裴清殊知道皇帝和目前的内阁大臣行事风格都是较为保守的,若是想让皇帝真正接受他这个接班人,一开始就不能太过激进。毕竟现在,还不是他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大施拳脚的时候。 所以在他正式登上皇位之前,裴清殊不打算做出什么太大的变革,以防生变。 在他试着批阅了一段时间的奏折之后,无论是内阁还是皇帝那边都觉得十分满意。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皇帝就开始带着裴清殊上大朝会,让他在旁听政了。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和以皇子的身份上朝,感受完全不同。 虽说皇子不同于一般的官员,地位超然,但大齐的皇子太多,皇帝基本上是把儿子们当成官员使的。 过去裴清殊上朝的时候,就是按照他官员的品级站在人堆里。每次大朝会,他天不亮就要起来,急急忙忙赶进宫之后,还没办法立即见到皇帝,要等好久才能等到大朝会正式开始。 现在就不一样了,等文武百官都进了宣政殿之后,裴清殊才会在太监高声唱出“太子殿下驾到”之后,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时,百官要向裴清殊行大礼,高呼“太子殿下千岁”。 等他免了百官的礼之后,皇帝才会出来。裴清殊再和众大臣一起,向皇帝行礼,然后在皇帝左手边下首的位置上落座。 整个大朝会上,只有皇帝和太子是有座位的。 以太子的身份上朝,虽然身体上不那么累了,不过裴清殊坐在上面,总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人盯着,所以也不敢乱动,心理上比过去还要紧张。 但更多的,还是兴奋。 虽说现在作为太子,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旁听,不过将来,他就是那个坐在龙椅之上,手握生杀大权之人了。 裴清殊知道自己身为人子,他不应该期盼那一天尽早到来。 可他还是像历史上的众多太子一样,不由自主地期待起自己继位后的日子。 …… 延和二十七年三月,又到了秀女大选的时候。 皇帝早已无心后宫,这一次也没有再纳新人。 不过他让傅皇后做主,给皇子们,尤其是太子物色了几个新人。 尽管裴清殊前两年就同皇帝说过,不要随意给他送女人的事情,不过今非昔比,裴清殊现在已经是太子了。 他娶妻纳妾,已经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情那么简单,还涉及到了朝中局势、前朝与后宫平衡的问题。 所以对于东宫迟早要进新人这件事情,裴清殊和东宫里的女眷,都已经早早地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过裴清殊还是觉得,他不想一下子要太多女人。人的精力有限,他现在又这么忙,裴清殊不想把自己搞得太累,还耽误了人家姑娘。 所以他和傅皇后说好,不要给他选太多人。在正式册封秀女之前,先同他商议一下再决定。傅皇后疼爱儿子,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之后,延和二十七年五月,秀女大选终于落下了帷幕。 东宫这边,定国公之女谢氏被封为正四品太子良媛。永昌伯之女孟氏、内阁次辅魏青松之女魏氏,被封为正五品承徽。 这几位都属于出于政治目的的联姻。 除此之外,傅皇后还挑选了两个出身没有那么高,但品貌上佳、看起来好生养的女孩儿,封为正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