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5
,所以徐老先生选出来的文章都是要先看人的,人品不行,文章写得再好,徐老先生也是不会通过的。 但今天的文章是怎么回事? 严文殊在文坛不是一直被人诟病吗?他的文章徐老先生怎么可能让它出现在大唐都市报上? 严文殊啊,说起这人,大家第一印象不是他的学问如何,而是,听说连他的弟子都厌恶他,讨厌他。 在古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甚至能排在父与子之前。 可想而知,他的人品能好到哪去? 这样德行可能有问题的人,他的文章怎么可能登上大唐都市报? 疑惑,不解。 不过,严文殊的这篇文章倒是厉害得紧,有一副礼学大家的风范。 在惊讶的表情中听完这篇文章,要是以往,听到这么精彩的文章,早有一群人拍手叫好了。 而不是现在鸦雀无声。 连读报的人,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读完了,也亏得文章好,让他没有停下来,忍不住一路流畅的读完。 按理,一片文章读完,也就没了,继续下一个版面的。 但读报的人并没有停下来,而是道,“下面还有徐家子的一个小论。” 众人一愣,徐家子的小论?也就是所谓的读书感。 徐家子除了连载他那些匪你所思精彩绝伦的,不是从来没有在大唐都市报上评论过别人的文章吗? 徐家子之才他们现在也是从长安百姓或者文坛的一些前辈那听过的,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读报人继续道,“小论名为谢师恩。” 十分古怪的的书写方式,应该没有人会这么写小论吧?完全不成章法。 但随着读报人将徐长生留的那三句藏头诗读出来的时候。 所有人都愣住了。 虽然都不成诗,只有其中一两句,但绝对是能震惊长安的诗篇,甚至要不是只有零散的几句,都能传世了吧。 “好一个谢师恩!”有人满脸激动的站了起来。 不知道多少人现在心中都是想着教育过他们的老师,或者给他们启蒙的先生。 先生或者严厉或和蔼,在经历过一些事情后,在成长过后的他们看来,是如此的无私奉献。 儒慕之情油然而生。 特别是在对着三句诗反复念叨之后,那种师恩难忘的情感被激发到了极点。 有些人甚至有些泪目,老师啊,在他们心中本来就是特别的存在。 他们的老师是何其的伟大,教导他们学问,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师恩如海,无以厚报,他们有多久没有回去看看那些曾经默默教导他们的老师了? 一幅幅或慈祥或严厉的面孔在他们脑海中浮现。 这时,突然一个声音响起,“等等,严文殊好像是徐家子的礼学老师?” “对啊 ,徐家子在国子监读书期间,他的礼学老师好像就是严文殊,听说徐家子经常被罚站门口。” 众人一愣,惊讶莫名,“也就是说,徐家子的谢师恩是为严文殊所写?” 一片安静,然后哗然。 不是说严文殊人品不好,连他的学生都厌恶讨厌他吗? 但厌恶讨厌他的学生,能专门为他写出能传世的谢师恩? 要是这也叫厌恶讨厌,估计他们的老师恨不得他们所有的学生都厌恶讨厌他。 这几句诗句能传世啊,以后提到这几句诗句,都会想到严文殊,因为写的不就是严文殊。 文坛留名,千古留芳,这是做学问的读书人终极的目标。 几句诗,将老师无私奉献,默默守望的节cao表达得淋漓尽致,其中真挚的感情流露,完全做不得假。 所以,所有人都迷惑不解了,严文殊真的是传言中人品有问题,不配为人师的一个人? 一个不配为人师的人,却被学生感激流涕? 疑惑,不解。 食铺酒铺的读报时间得等到人多的时候,所以消息稍微会慢一点。 第一时间买大唐都市报的人,消息就要快一些。 严文殊的府邸,出门买菜的老管家,迈着飞快的老腿,提着空菜篮,一个劲往回跑。 回到府邸,还没推开门就大喊,“老爷,老爷,不好了。” 严文殊走了出来,有些疑惑,他的老管家平日稳重得很,今日这是怎么了? 难道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眉头不由得一皱。 老管家跑得有点急,已经上气不接下气,“老爷,不好了,出大事了,全长安全长安……” 急得说话都断断续续了。 干脆将手上的一份报纸递了过去,“老爷你自己看。” 严文殊眉头一皱,到底是何事让他的老管家这么惊慌? 今天是大唐都市报售卖的日子,他是知道的,所以让老管家买菜的时候带一份回来。 是大唐都市报上登载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吗? 严文殊接过报纸看了起来。 这一看眼睛都瞪大了起来。 这文章……这文章不是…… 难怪老管家居然如此惊慌,原来大唐都市报上,这一期居然登载的他的文章。 严文殊的心也是缩了一下,大唐都市报如今在文坛的影响力,他也是清楚的,也就是一夜之间,他的名字很可能传遍整个文坛。 他的这篇文章的确是他的满意之作,经常爱惜的不断斟酌。 但……徐文远应该不会将他的文章登载上去才对。 就算徐文远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被流言左右,但在没确定事情的真相之前,也不可能就这么登了他的文章。 这时,老管家终于回过气来,说道,“老爷你继续往下面看。” 严文殊这才从在大唐都市报上看到他的文章中反应过来,看了下去。 眼睛又是一缩。 谢师恩--徐长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留名--龚自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留名--李商隐。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留名--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