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小说网 - 耽美小说 - 全天下都知道我会当皇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2

分卷阅读32

    说Orz

    如果是明天入v,那么明天三更,如果不是,那就是照常一更,入v的时候三更。

    开文的时候没有存稿,章节全靠现码,想要凑齐三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Orz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 受命

    落第举子告主考官舞弊, 若是其他科,祁元询也就是将信将疑,必要彻查后再下结论, 但本次恩科,他全程都是重点关注, 若说主考官舞弊,那实在是有诬告之嫌。

    王府纪善白信蹈是副主考,主考官是翰林学士刘三吾。

    刘三吾此人, 乃是前朝就入仕的宿儒, 入仕本朝后,颇得天子信任, 本朝的诸多典章礼仪, 都有他参与的痕迹。

    老先生都已经83岁了,这个年纪的大儒,最重的便是名声。

    这位何至于连名声都不要, 只为了在这一次所有的参与人都与他非亲非故的科举中舞弊呢?

    刘三吾籍贯湖南,五十一名士子里, 状元陈出自福建闽县,榜眼尹昌隆、会试第一的举子宋琮出自江西泰和,探花刘仕谔出自浙江山阴。

    莫说亲故,便是籍贯都是天南地北, 各有不同。

    只不过,那些落第举子给出的理由, 倒也有些道理。

    上榜五十一人,皆为南方士子, 北方竟无一人上榜, 实乃前所未有之事。

    就算主考官都是秉公办事, 但是在落第的北方举子眼中,与中选者同样的南方人出身,就是他们的罪名了。

    让落第者承认他们本身便技不如人,那是不可能的。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

    与承认自己不如他人相比,科举所录士子籍贯皆为北方,倒更适合作为攻讦的借口。

    主考官若真的徇私舞弊,何以会放出这么明显的一个证据,让别人捏作把柄呢?

    此次科举所录皆为南方士子,实在是一个巧合。

    只不过过于巧合,在铆着劲儿抓人小辫子的有心人眼里,就不再是巧合了。

    这件事连祁元询都能想明白,就更不用说天子了。

    本来天子选任的主考官就是千挑万选出来的,士子告状,又尽是臆测之语,没有切实的凭据。

    如此一来,天子受理落第举子告主考官恩科舞弊案,却未曾发落,只是让人再检录之前会试落榜举子之试卷。

    按照祁元询对皇爷爷的了解,这已经是他法外开恩了。

    真正犯了罪被查出来的,处死已经算是轻的了,剥&皮充草之类的,老爷子也不是没有做过。

    让谁检录落榜举子之卷,是个问题。

    天子已预点了几位朝中大臣,命这些人开始复检工作。

    只是祁元询有种不好的预感,这件事的既视感太强烈,而且一旦出了幺蛾子,后续处理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因此,他主动请缨,想要参与检阅落第举子之卷的事。

    关于他的这个请命,天子思忖许久,祁元询又在太子那里陈说厉害,才在数日后得以通过。

    按理说祁元询作为皇孙,在太子本人都没有说话的情况下请命,颇有越俎代庖之嫌。

    就算恩科会试出了事,要cao心的也是天子和太子,再有朝堂诸公代劳,轻易出不了事。

    祁元询也是知道的,就算他得到父祖应许参与朝政了,也不能一来就插手这么敏感的事情。

    会试选出来的进士都是要入朝为官的,重选落第举子,也就意味着,这批人都要承他的恩。

    如此一来,他的请命便近于卖恩于下了。

    只是朝中科举,向来是南人中试更多,北人本就势弱,令文臣参与遴选,未必能如天子所愿。

    天子年高,原本这事分给太子,顺便让太子立威,也很恰当。

    只是若让太子参与,怕是南人不会乐意。

    太子本身就是北地藩王出身,与文人不对路,这事的处理,定是要偏袒北地文人一番的,如此以来,反倒给别人留下太子偏袒北地之人的印象。

    到时候,朝中的南人大臣,怕又要不乐意了。

    太子以宗藩之身承继储位,本身就有宗藩的班底,朝中之臣与他有新旧之别,就算要拉拢文人,太子也更愿意培养自己的班底。

    如此一来,祁元询代替太子出面处理此事,反倒更适宜。

    祁元询自幼长在京师,同诸多在京皇子皇孙一道,接受的是正统的教育。

    京师的诸多文臣不会排斥他。

    太子原为北地藩王,作为太子长子,北人也能将他视为自己人。

    他去处理此事,无论是北人还是南人,都会更易接受一点。

    *

    翰林院内,受命调查的十二人,正加急复核二月份的会试卷子。

    原本按照规定,若是祁元询不参加的话,他们就得按照会试的常规,锁院,封闭式阅卷。

    因祁元询加入,这群复核人员才有对外沟通交流的权力。

    当然,沟通交流的人员仅限于祁元询这个皇孙,以及等待他们结果的天子。

    这十二人,有前科状元、翰林侍讲、翰林修撰,有司直郎、司经局的校书、正字,有王府的长史、纪善,还有今次恩科的一甲。

    复核人员的组成很复杂,原本他们复核完成,在上报天子前,是要报给负责此事的前科状元、翰林侍讲张信的,只不过如今太子长子参与此事,他们预报的名单,便还要先给这位皇孙过目。

    张信考中甲戌科状元后,便按例被授为翰林修撰,此职没有定额,品阶为从六品,前不久,他才因表现出众,升为正六品的翰林侍讲。

    众人拟好的录取名单,基本上都是由他呈送给皇孙的。

    四皇孙本人并没有一受命就对他们指手画脚,让他们仍按天子之命阅卷。

    只不过,阅了十几天,试拟的两份名单,全数被四皇孙退回。

    这让张信很难接受。

    第三份名单又被四皇孙退回后,张信阴沉着脸回到他阅卷的厢房。

    翰林院的院址经由去岁改建后,如今位于皇城东南方位、宗人府之后,临边就是詹事府。

    皇孙每日到翰林院的时间都很固定,到了之后,他都是在原属于翰林学士办公的地方看书,若有名单上报,或有要事来寻,便能很快地找到他。

    从行事做派上,四皇孙祁元询这位殿下,真个是值得夸赞,然而这位殿下也实在太执拗了些。

    天子只让他们复阅试卷,再拟名单,以张信本人的意见看,自然是要精益求精。

    若此次恩科,主考官当真偏颇南人,那秉公处理自然无碍,若是北人本身技不如人,他也要秉公办事,不可使无才之人,借机跻身仕途。

    他原先拟的第一份名单,与会试张榜的结果并无什么区别,皇孙看了,默不作声,只是摇头。

    送去的第二份名单,张